嘉庚动态
NEWS
北京时间11月25日,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华侨大学发光材料与信息显示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团队与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Edward H. Sargent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Distribution control enables efficient reduced-dimensional perovskite LEDs。该工作通过缺陷钝化和发光中心维度调控,实现了钙钛矿LED器件性能和寿命的大幅提升,未来有望应用于新型显示和照明等领域。
近日,国际电池材料协会(International Battery Materials Association, IBA)发布通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嘉庚创新实验室杨勇教授将从2021年11月起担任国际电池材料学会第一副主席。据悉,这是中国学者首次担任IBA的主要负责人职务。
北京时间12月2日0时,Nature刊发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课题组题为“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re and dissociation of interfacial water”(《原位拉曼光谱揭示界面水分子结构和其解离过程》)的研究论文。通过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课题组合作,他们揭示了钯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构型及其在析氢反应中的核心机制,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调控
厦门市未来显示技术研究院张荣教授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提出了基于MoS2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单片集成的超高分辨Micro-LED显示技术方案。团队开发出非“巨量转移”的低温单片异质集成技术,采用近乎无损伤的大尺寸二维半导体TFT制造工艺,实现了32 × 32阵列1270 PPI的高亮度、高分辨率微显示器,可以满足未来微显示、车载显示、可见光通讯等跨领域应用。其中,相较于传统二维半导体器件工艺,团队研发的新型工艺将薄膜晶体管性能提升超过200%,差异度降低67%,最大驱动电流
2021年8月6日,侯旭教授团队受美国《科学》期刊邀请,以“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为题发表了Perspective文章,剖析新兴的仿生纳流离子学在未来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巨大潜能(Science, 2021, DOI: 10.1126/science.abj0437)。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纳流离子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仿生科学将成为纳流离子学发展的新趋势,并展望了仿生纳流离子学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与类脑智能等跨学科交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内部链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