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动态
NEWS
首页 > 嘉庚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东南网4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指明了方向。
我省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自2019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相关部门按照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创建标准,探索推进科研管理、薪酬激励、人力资源、成果共享等创新,以体制机制优势汇聚人才和要素资源,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
日前,记者探访了首批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嘉庚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在短时间内就从境内外引进多位半导体领域、高效能源存储等高端人才,吸引聚集院士、国家级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有的还携带可供落地转化的项目。如今,该实验室已与宁德时代、厦门金龙等近70家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广泛开展合作,自主创办了一批高技术企业。
创新机制聚人才
位于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嘉庚创新实验室,逾7万平方米的能源材料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大楼地下10米处,有亚洲首个无噪声实验室——无噪声超精密加工与表征实验室,可提供当前全球极限精度的加工与表征条件。
“我们是一家‘四不像’单位,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机构,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教学基地又不完全像教学机构。”嘉庚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涵韬教授开门见山地说。
乍一听,这像是一句玩笑话,但这恰恰是嘉庚创新实验室体制机制创新最形象的概括。
周涵韬说,前些年,厦门大学就瞄准能源材料这一国际科技与产业的必争领域,建设厦大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2018年底,全省启动省创新实验室布局,嘉庚创新实验室正式肩负起全省在研发前沿、学科融通、综合集成方面的重大使命。
实验室由省政府批准设立,是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一家二类事业单位。“我们以国家实验室为目标,以攻克‘卡脖子’技术、落地产业化成果为己任,力争打造能源材料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探索具有新型研发机构特色的法人体制,创立企业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等多种不同体制的分支机构。”周涵韬说。
科技创新需要政策、资源的支持。该实验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汇聚各方资源、引导各项工作,志在完成“高校做不了、企业不愿做、政府不便做”的战略任务。
周涵韬举例说:“仅这个无噪声实验室的设备就花费不菲,一般企业不可能花这么多钱购买,政府也不便做,实验室联合省市龙头企业共同搭建了这个公共支撑平台,这是打通机制带来的效应。”
“在人才配备上,不‘唯论文’、不问‘出身’。”周涵韬认为,研究人员做科研的目的,是要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卡脖子”难题,所以,实验室科研团队更偏向于产业,配备工程师、项目经理、行政人员等。
在用人机制上,实验室突破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具有编制+市场化用人独立财务运作权。“我们用市场的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采用双聘双跨、合同聘用、讲座顾问等多元机制,已吸引聚集人才队伍230余人。”周涵韬说。
以人才生项目以项目带人才
“实验室光靠厦门大学等本土的创新资源还不够,还要有全球性战略眼光,引进好的高科技人才、项目。”周涵韬说,实验室探索“科技任务悬赏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面向全球招募优秀人才团队。在对标国际标准的薪酬及创新的人才引进方式下,多位境内外半导体领域、高效能源存储的高端人才加盟实验室。
周涵韬认为,用重大项目生成和遴选机制,可以解决传统研发机构存在的经费少、团队小,无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问题。而实施项目群责任专家制,授权首席责任专家自主决策目标项目、自主调整项目资源分配,避免了研发活动受行政干预,采取成果悬赏制等弹性化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了研发效率。
随着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该实验室逐渐形成以项目带人才、以人才生项目的良性循环,目前,已有20多个项目群。实验室围绕重大科技项目布局,正在积极接洽国外的顶级人才团队。
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该实验室建立分类激励机制,基础研究高保障,技术创新强激励,成果转化高分享。
科研“以用为导向”
走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的一个石墨烯中试车间,石墨烯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
现场,一位技术人员指着一项科研成果告诉记者,实验室团队自主创办的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快速生产高性能石墨烯基导电油墨的制备新方法和石墨烯发热系列产品,产品性能优异,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针对企业需求,晞和科技与安踏集团合作,创新性地研发出石墨烯印花,应用于羽绒服。产品在具备超轻超薄特性的同时,能够高效吸收并反射人体远红外线,有助于形成人体微循环,快速升温最高可达2.3°C。
该实验室团队创办的一家能源科技公司,成功开发高安全性、低成本的动力电池用陶瓷隔膜材料,打破了该领域关键技术长期由日韩掌控的局面,率先完成我国第一条完全采用国产技术的水基单面涂布陶瓷隔膜生产线。
“我们坚持‘以用为导向’,目标是既攻克‘卡脖子’技术,解决国家和地方发展亟需的战略科技难题,又孵化产业化项目,落地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产业化成果。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我们布局高效能源存储、未来显示技术、石墨烯等先进材料研发方向,与行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产学研合作。”周涵韬说。
由于人才研究领域与当地产业相契合,嘉庚创新实验室很快进入科技主战场。目前,实验室研发团队自主创办了厦门奇楷锂材料、超新芯、光际科技、普识纳米、晞和科技等一批高技术企业,已形成锂电池铝塑膜、石墨烯导电油墨、原位电镜芯片、电子学智能测量系统、便携式新冠病毒快检试剂与仪器等20余类共60余款科技成果。
编辑:嘉庚创新实验室
内部链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