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博士
TECHNOLOGY
首页>科研中心>产学研合作
厦门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博士培养项目介绍
1. 项目介绍
1921年厦门大学建校伊始就设立化学门,历经百余年的沉淀与发展,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现已发展成为化学化工学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摇篮和高水平科研的学术重镇。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四青人才)获得者4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已培养出包括24位中外院士在内的2万余名高素质优秀人才。
2019年,嘉庚创新实验室(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是福建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建设,是第一个冠有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名字的实体实验室,是厦门市政府和厦门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一家事业单位,力争打造能源材料领域的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为支撑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2022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嘉庚创新实验室依托能源、材料领域龙头企业,以国家战略和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基于厦门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学位点,以“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校企合作的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为载体,通过课程学习、高校、企业多导师共同指导、小组讨论、商业路演等方式,全面培养和提升培养对象解决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制造、从市场定位到产品推广、从融资分析到风险管理、从知识产权战略到知识产权商业化路径等多维度全链条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推动实验室科技成果到产业化技术的落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公里”,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思维、产业思维和商业思维的企业首席技术官(CTO)级别的创新组织者和创业实践者。首批创新创业博士研究生已于2023年秋季入学。
2.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材料工程、化学工程领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高科技企业需求的首席技术官、创业者等高端复合型人才,具有科技研发、工程、经济、管理、知识产权等交叉学科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具备现代技术转化与工程创新管理的工程思维、产业思维、商业思维及科技产业人文综合素养,具有结合商业目标,分析、布局知识产权,管理大型复杂项目,并能将相关技术转化成市场需要的高科技产品的能力;拥有全球化视野和跨领域的综合思考能力及突出的工程和企业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组织高水平商业路演,有整合技术、团队、资本等资源的能力,可为本领域高科技企业提供全方面战略咨询支持或有担任首席技术官的能力。
3. 项目特色
专业师资:
在科技前沿领域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获得者4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在管理领域现有专业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约30人,深入研究“前沿科技商业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校企联培:
与多家知名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关系,包括宁德时代、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华侨城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建设了领域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厦门大学-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厦门大学-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厦门大学-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的化学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云南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浙江台州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
项目育人:
依托能源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校企“创新共同体”,实行基于重大、重点工程项目联合攻关的校企合作专项育人模式。携带重大工程问题入学是科技创新创业博士的基本要求,推动实际项目取得进展是知识转化的重要途径和目标。
学科优势: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终走在学科创新发展的前沿,化学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2022)。在世界知名的ESI学科排名中,化学学科稳居全球前1‰。在全球学科排行榜中,化学与化工均跻身世界百强。2015年,首创“能源化学”本科专业,填补国际能源化学学科体系建设空白;2022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推动厦大获批设置“先进能源”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
科研平台:
学院坚持以平台建设为牵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依托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嘉庚创新实验室等1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与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4. 培养理念
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以人才优势塑造创新优势,用科技优势塑造产业优势”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创业博士培养项目探索科教融汇背景下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协同,并培养一批符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的优秀创业人才,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具有厦门大学特色的创新产学研育人模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通过博士期间培养,由企业、高校多导师共同指导下全流程参与重大项目产业化项目推进,并参与化学化工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共同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多学科交叉课程,获得工程思维、产业思维和商业思维的全面提升,掌握科技成果产业化所需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解决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制造、从市场定位到推广、从融资分析到风险管理、从知识产权战略到知识产权商业化路径等多维度全链条创新创业相关系统问题的能力。
合作企业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等,以科技创新创业博士项目培养“首席技术官(CTO)”级别创新组织者和创业实践者为契机,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方式,瞄准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构筑集聚人才强磁场,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5. 课程设置
在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方面,为保障学生通过课程和其它培养环节获取必要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要求创新创业方向的非全日制博士生修满25学分,包括课程19学分和其他培养环节6学分。其中,课程部分主要包括公共课程3学分,技术模块必修课程9学分,管理模块必修课程7学分。课程体系涵盖了工程技术领域的理论和应用、工程研发的先进管理方法和工具、创造保护和运维知识产权的方法、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和商品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及工具、创建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可帮助培养对象将理论知识,方法和工具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较高的产品或工艺,学会组织和调动成果转化或创业所需的资源。
重视模块和课程交织互补的科技创新创业博士课程体系
内部链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厦门大学